一再坚持让我们捡起被遗忘的“酒文化”有哪些,该厌弃的又是什么呢
- 更新时间:2024-02-10 07:10:10
- 870
在我们现代人们生活当中,几乎是“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辞旧迎新、婚丧嫁娶、择业升迁、祭祀祖先都离不开白酒,可以说自古以来没有哪一种商品能像酒一样与人类情感生活联系的如此紧密。
如果你认为酒文化是喝到吐、那你一定不知道什么是“以德自将。无令至醉”。它告诉我们,君子饮酒,要有酒德,以德为标准,喝酒有节制,有秩序,避免醉酒失礼。失德便会失礼,这不是一个君子该有的德行。所以我们的孔夫子早就在春秋时期就曾告诫弟子;“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所以你厌弃的不应该是喝酒,而是那些饮酒无量,醉酒无德的人。在我们传统的酒文化中,从未倡导人们饮酒必醉才好,从未要求人们醉酒消愁人得意。李白曾在诗中有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借酒消愁,哪里又是古人倡导的呢?
如果你认为酒文化是醉不理事,那你一定不知道什么是“禁酒之教”。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针对殷商“酗酒败政”的行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我们关于禁酒之教并非源于现代思想行为的禁束,它是上古农业文明的遗产。而孔子和儒家文化并没有抛弃这一点,而是将它与酒政管理结合一体。几千年来,酿酒业在小农经济的制约下,始终和民本(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以及天灾人祸相冲突。人多粮少,神多酒稀,不酿不祭不成,滥饮不禁也不成,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只能是禁酒原则指导下具体的酒政措施。禁酒的目的不是限制生产或者剥夺利润,而是为了帮助人们在适宜的环境里面去生存和发展。
如果你认为酒文化是饮酒人无度,劝酒人无德,那你一定不知道什么是“敬老赏贤”。我国早期酒类饮品贫乏,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喝酒的实力。酒是用来作为祭祀之用,而在族中只有年老者才有饮用的资格,敬老是中国酒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君王也会将酒作为奖励,分发给贤德和对国家具有功劳的人。如勾践为鼓励生育,将酒奖赏给生儿育女的妇人;汉武帝为奖励霍去病击退匈奴,将美酒赏赐给他。酒之味,在于饮酒之人心中所感。
有人认为我国的酒文化无足轻重,但你可知,我们的酒文化,涵盖了对人的言行规劝,容扩了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历程,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传承。要知道,对于今天我们所忽略的文化,有些国家却野心勃勃,“筷子”是我国发明的,却在申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频频受阻。我们贯以用之的喜丧文化却在国外被滥用一通,背道而驰不说,却妄图申请专利。在我们忽视的背后,是野心勃勃的奸险小人的觊觎已久。
为什么要捡起酒文化?你去看看日本的清酒起源于何处,为何今天闻名于世界就知道啦!你去看看日韩的文字为何与我们大相径庭就知道啦!你去想想为何历史上我们四方来朝,却有着近百年的屈辱史就知道啦。捡起被遗忘的“酒文化”刻不容缓,我们需要让后人知道,有些东西,从来都来自于中国,无论是酒还是礼,我们都是刻在骨子里的传承!
- * 您的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
微信:
同手机号
- * 产品类型:
- * 代理区域:
- * 留言内容: